当前位置: 滚动 > >正文

“高精尖”齐亮相 这场盛会科技感拉满 环球快资讯

来源:科普时报    时间:2023-05-26 14:15:41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力箭一号成功首飞,“慧眼”“极目”精确探测最亮伽马射线暴,中国“人造太阳”创造新纪录……

5月20日,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下简称科技周)在北京开幕。展区诸多成果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力箭”出鞘 直上九霄

科技周现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模型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

力箭一号从2019年开始研制,迄今为止科研团队突破了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最终让这枚新火箭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便成功亮相太空。

据展区负责人介绍,多项技术创新赋予了力箭一号运载能力大、入轨精度高、设计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发射效率高、保障要求低、发射成本低、使用灵活便捷、环境适应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为我国运载火箭领域的技术变革作出贡献。

“极目”“慧眼”捕捉史上最亮伽马暴

微缩版的“慧眼”卫星,向观众诉说着它的强大本领。

2022年10月9日,一束闪光以伽马射线暴发的形式造访地球,只有中国“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成功地给出了对于这次伽马暴的高精度测量,一举将伽马暴的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

伽马暴诞生于宇宙中最极端的环境,这次测量刷新了天文学家对伽马暴起源和暴发物理机制的认识,推动人们更好地理解基本物理规律和宇宙演化的历史。

“人造太阳”照亮核聚变发电曙光

还记得《流浪地球2》中那上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吗?这些发动机依靠的是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从科幻回归现实,可控核聚变是目前世界最前沿的重大核科学研究。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世界首台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工作原理模型被搬到了科技周现场。据介绍,“人造太阳”是模仿太阳产生核聚变反应原理,在实验室里建造装置模拟演示等离子体达到产生聚变的条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聚变能。

就在一个月前,“人造太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奋斗者”号首次完成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

在展区一侧,“迷你版”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格外亮眼。

历时157天,环大洋洲航行22000多海里。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在超长航期的考验下,“奋斗者”号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潜作业,其中4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

据介绍,本航次标志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运维体系走向成熟、稳定,将我国载人深潜科考由马里亚纳海沟拓展到全球多个深渊海沟,开启了“奋斗者”号国际合作和万米载人深潜新征程。

当“司机”体验驾驶复兴号

绿心活力汇展区复兴号的模拟驾驶台前,小朋友们排起了长队。这个模拟驾驶台1∶1还原了真正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的驾驶舱,观众可以化身列车司机。“还有下雨、大雾、夜间模式,太逼真了。”体验者昕竺小朋友兴奋地说。

“模拟驾驶舱可以还原动车组牵引、制动、控制等系统,体验者可以通过操作来感受动车组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线路特点以及天气情况等。”展区负责人介绍,驾驶舱下方还有一块踏板,驾驶员需每隔30秒踩一下这块踏板。如果没有及时踩,列车便会自动停止,以保障乘客和列车的安全。

科技周自2001年举办以来,累计参与公众超过20亿人次,已成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技品牌活动。2023年的科技周更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于互动体验中,让观众感受科技带来的无穷魅力,也形成了全社会同频共振的科普大磁场。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