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 > >正文

世界看热讯: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5-18 09:21:56

中国图书出版近年来发展快,进步大,已有十多年保持着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性态势。图书出版业在报刊、影视、电子出版物等多种媒体交互作用、竞争日益加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央地方财政、银行及资本市场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延续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积极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等。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版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有利于高品质图书策划企业的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物分销业的全面放开,大批世界级的图书出版分销资本涌人中国图书市场,国际产业资本的流人将改变图书分销业的行业规则,打破图书出版产业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必然导致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数据显示,2014-2020年前1%品种的码洋占比从43.78%提升到58.62%,尾部图书的品种数量虽然还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对于市场需求把握不精准,无法贴合市场需求,导致销售效率低下,通过盲目扩张品类的方式获取收入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

2012-2019 年网店渠道销售码洋的 CAGR 达到 27.58%,2016 年后网店渠道销售码洋超越实体书店,业已成为图书销售的主要渠道。2020年疫情给线下渠道带来巨大打击的同时线上图书市场却实现增长态势,全年实现销售额767亿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随之提高,对图书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图书出版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图书发行和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民营和海外资本接踵而来。

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出版行业五年计划,目前政策方面着重强调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出海竞争力等方面;同时,国家各部门陆续完善各项法规,包括《出版管理条例》《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加强对出版行业全产业链监管,提升版权保护意识;此外,国家加大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据,国内综合阅读率已有显著提升。

疫情加速图书销售线上化率提升。2016 年,线上图书销售首次超过线下图书销售。 2020 年疫情导致线下新华书店、机场高铁书店、民营书店等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线下 零售市场下滑-34%,网上销售相对具有韧性。2021 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下实体 书店恢复营业,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 1%。2022 年疫情再次反复扰动,致线下销售额下 滑 37%。

根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数据,在全国 994 家受访对象中,2022H1 营收 50 万 元以下的占比超过 56%,其中无收入的占比 9.56%,复工营业期间,人气恢复缓慢;且 受到图书电商折扣的严重冲击。 预计未来将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市场格局。线上渠道具有品种丰富、宣传促销 覆盖面广、信息化程度高、仓储物流形成规模效应等竞争优势。

图书出版未来发展趋势——AI+出版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出版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文字出版、音像出版和视频出版等多个领域,并在创作、数据流分发、编辑整理等多个维度提供行业增长动能。同时出版行业拥有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数据,可以作为AI训练的基础,未来高质量的数据是通用大模型训练的重要资源,出版行业有望赋能大模型的Unsupervised Learning过程,增加行业附加值。与此同时,学而思自研以数学领域的解题和讲题算法为核心的大模型MathGPT,学而思学习机近期上线一款“AI助手”,5月11日开启内测。

出版公司同样在布局智慧教育,凤凰传媒与股东中移动合作探索智慧教育,旗下学科网有理化生仿真、阅卷功能、集成AI学科个性化服务报告等功能,面向中小学用户提供英语、普通话发音纠正及其他付费增值服务。

图书出版行业报告对中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图书出版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